《赵氏孤儿》这出戏演出的时间并不短,有的导演还改编成现代话剧,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,收视率不低。倘若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待赵氏孤儿炒股配资查询,就有一点另外的意思。
中国古典戏曲大多有一些封建伦理道德的内涵,或者说要通过戏曲形式来宣传封建礼仪道德,让人们知礼节,懂荣辱。但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崩溃的时代,今天流行的道德不过是生存竞争、优胜劣汰,骨子里还是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之类的东西。大家都在讲求个人的私利,讲求挣更多的钱,讲求谋求更大的权力,以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,而不会讲究什么礼仪道德。《赵氏孤儿》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,或者说我们现在的人是反其道而行之。《赵氏孤儿》讲求仁义,讲求复仇,而且复仇的线索很清晰。公孙杵臼用自己的孩子换了赵氏孤儿,但只是程婴那么说,到底当时有没有换,就是扯不清的事情了。当时没有摄像头,也没有血缘关系认定的科学技术,只凭程婴那么一说,就有很大的疑点。但看戏的人深信不疑,认为公孙杵臼为了大义献出了自己的儿子,本身就是仁义的体现,是大大的忠臣。倘若程婴撒谎了,那么程婴就会像《三国演义》中王允那样的做局者,只是要搞政治斗争,清除政治对立面。真的赵氏孤儿是公孙杵臼的儿子,就很可能有另外一番解释,也体现了宫廷内部斗争的复杂性。作为一般人来说,不肯用自己的儿子去换忠臣的儿子,不肯让自己的儿子去送死。可是公孙杵臼偏偏让自己的儿子换了忠臣的儿子,让自己的儿子去送死,自己也一样死难。程婴隐忍多年以后才说出了真相,怎么说都是反人性的。
展开剩余71%赵氏孤儿本来是个孩子,被抚养大以后以为爹是亲爹,义父就是义父,没有别的说法。但他长大后才知道,爹不是亲爹,义父也不是义父,要无条件地复仇,就有一些愚孝了。孤儿的复仇比较理想化,倘若他没有长到十六岁复仇,中途得病死了,是不是就会有另外一番结局?他会把程婴当成亲爹,把屠岸贾当成真的义父。程婴是他的养父,顾全大义,而公孙杵臼用自己的儿子换了赵氏孤儿,更是忠义的表现。程婴要让赵氏孤儿去复仇,而屠岸贾是他的杀父仇人,却成了他的义父,等到他十六岁之后,要亲手杀掉他的义父。这种简单的复仇是愚孝的表现,难道赵氏孤儿内心就没有一些波澜?倘若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,他很难背负这样的家仇国恨,有可能回避,有可能逃走,而不是选择复仇。但故事就是这样安排的,就是要让他复仇,要把仁义精神提升到很高的层面。只有孤儿复仇才能表达所谓仁义忠信的精神,不复仇就显得懦弱了,甚至被人们嘲笑。倘若任何一个正常人像赵氏孤儿一样成长,被养父欺骗了十六年,被义父欺骗了十六年,醒悟之后就要杀掉义父,怎么说都是难以承受的。
《赵氏孤儿》只是强调了复仇这根主线,要让孩子杀掉屠岸贾。这种复仇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表现,而到了现在,不复仇才是政治正确的表现。约翰伯格说过一句话:“一个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民族,相比于一个经常与历史隔断的民族,在行动和选择上就要自由得多————这就是为什么,这也是唯一的理由为什么————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政治问题。”其实赵氏孤儿复仇有很大的争议,可以不用复仇,倘若放到现在,基本上就不去复仇了。因为复仇的事和孤儿没关系,倘若他要复仇,就一定会挑战法律系统,一定会被严惩,甚至丧失生命也不能复仇。可是当时法律体系并不完备,而拥有话语权的是屠岸贾这样的奸臣,为了辨明忠奸,铲除奸邪,赵氏孤儿就一定要复仇。可是现在场景变了,情境变了,原来的道义以及道德消失了,人们感觉到自身才是需要关注的,自己发展才是最重要的,而父辈的恩怨以及仇恨都不必强加到下一代人身上,没必要让下一代人承受父辈的苦难,下一代人也没必要去复仇。
屠岸贾在对赵氏孤儿的抚养中,肯定说了很多对自己有利的话,也肯定会对赵氏孤儿形成一定的影响,而程婴又对赵氏孤儿说了一番话,那么程婴的话真能敌过屠岸贾的话吗?庄姬的话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,很可能让赵氏孤儿深信不已。那么庄姬的经历又是怎样不人道的经历,最终没有深入挖掘。倘若母亲有着子在面前而不识的悲悯,怎么说都是对人性的挑战。难道在整部剧中孤儿赵武十六岁之前看到的都是假象,听到的都是假话吗?所有人都在演戏,都在欺骗赵武,而赵武本身并不知道怎么回事,直到十六岁之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,而这个时候他没有别的选择,只能去复仇。可以说赵武是被谎言欺骗的人,最终要实现所谓的忠义,要让复仇上升到道德层面。一方面宫廷斗争特别复杂,几乎没人敢说真话,哪怕每个人都在说谎话,都在行欺骗之能事,也要活下去,甚至越能说谎话的活得越滋润。就像庄子说的那样,“窃钩者诛,窃国者而侯”。只是说谎话欺骗周围人的被称为骗子,说谎话欺骗天下人的就是皇帝。无论程婴,还是公孙杵臼,无论是庄姬,还是屠岸贾,在赵武十六岁之前都在说谎话,都在欺骗他。而一旦赵五十六岁以后,真相就浮出水面,他的复仇就具有了不可抗拒性,其实只是被道德绑架。
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待《赵氏孤儿》,似乎可以剥离戏剧中的谎言,剥离复仇的道德绑架成分,看到更多人性的发展,也看到更多人性被压抑,被所谓的忠义驱使的真相。而为了暂时隐忍,为了让赵武以后复仇,几乎所有人都在说谎话,那么这种欺骗是否是正当的?倘若放到现在,这种欺骗就是不人道的,而法治昌明的时候,复仇也就变得不可取了。把《赵氏孤儿》当成一种宣讲道德的戏来看是可以的,但千万不要当真,因为里面有很多群体创作的元素,有很多漏洞,也有很多不人道的地方,只不过没有被彰显出来而已。人们看到的就像水面上浮着的冰山,只看到了十分之一炒股配资查询,而十分之九都隐藏在水面之下。
发布于:河北省浩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